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青少年自殺死亡與家人自殺及精神疾病史之研究 Adolescent suicide related to family history of completed suicide and mental illness study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社會關懷  
作者 張曉雲
學校系所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本研究以1996至2005年期間15-19歲青少年為對象,探討(一)了解自殺死亡的青少年,在人口特質、自殺類型、健康狀況的分布情形。(二)了解自殺死亡的青少年與未自殺青少年,在人口特質、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三)了解自殺死亡青少年的家人與未自殺青少年的家人,在人口特質、健康狀況、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差異。(四)分析青少年人口特質、個人健康狀況,對於其自殺行為的風險影響程度。(五)分析家人的人口特質、家人健康狀況、家人死亡,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使用行政院衛生署死因登記檔1996-2005年15-19歲自殺死亡之青少年483人者為個案組,比對全民健保承保歸戶檔找出其家人(父、母、兄弟姊妹)計812人;對照組為選取與個案組當年度相同出生年月日、性別,且為個案自殺當日仍存活者,以1:3 0比率隨機抽取,計15,188人為對照組,再找出其家人計29,607人,研究對象總計為46,090人。採用次數分配、比值、卡方檢定、多項邏輯迴歸分析等方式完成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1996至2005年15-19歲青少年自殺死亡者,男性為女性的2.1倍,平均年齡17.7歲,且自殺人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個案組本身及其家人為殘障、罹患精神病及重大傷病均高於對照組,顯示個案組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較不佳;另個案組家人在自殺者死亡前一年死亡者也高於對照組家人。

青少年本身為低收入戶、無職業地區團體、罹患精神病、慢性精神分裂症、慢性情感性精神病,對其自殺風險的增加有顯著影響。尤其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時,其自殺風險大幅提高,是青少年自殺的重要風險因子。

原住民家庭、低收入戶、無職業、殘障、罹患情感性精神病、慢性精神分裂症、於自殺者死亡前一年死亡,是15-19歲青少年自殺的風險因子。其中父親為原住民、第六類保險對象、罹患情感性精神病、在自殺者死亡前一年死亡,母親為第五、六類保險對象、罹患慢性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兄弟姊妹為原住民、第六類保險對象、殘障,對15-19歲青少年自殺風險有顯著影響。

根據本研究結果,謹建議透過行政院衛生署、原住民委員會、醫療機構、各級學校及民間組織共同建立合作機制,研訂青少年自殺防治計畫及精神疾病輔導等措施,並對於失業、低收入、原住民、殘障等社會弱勢族群,優先輔導,建立完整之社會扶助體系。並期望未來能透過各部會的合作,如內政部戶政資料、財政部賦稅資料、主計處及健保局醫療利用等資料,由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結合國內學術機構深入探討自殺行為及其風險因素,針對各類高風險族群分別研訂自殺防治計畫,以達確實防治自殺之目標。關鍵詞:青少年自殺、家人自殺及精神疾病史、自殺風險因素、個案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