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原住民學生課業輔導與文化傳承:奇拿富社區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之個案研究 A Study on the Academic Counsel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Aboriginal Students:Taking the Aboriginal Juvenile Culture Development Class as an Example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族群教育、一般教育、部落活動  
作者 張惠芬
學校系所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原住民學生課業輔導與文化傳承之研究:

以奇拿富青少年文化成長班為例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採用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法,探討原住民學生之課業輔導與文化傳承教育之情況,以奇拿富社區之青少年文化成長班為例。研究之方向有四: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課業輔導的情形、文化傳承教育的情形、在課業輔導與文化傳承之間,所面臨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以及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之未來定位。希望能透過實地的觀察與訪談,深入了解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對於原住民教育所產生的作用,以進一步探討原住民教育問題。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課業輔導方面

(一)課程方面,課程內容為作業輔導、英文、數學、閱讀、與作文。佔總上課時數之絕大部分時間,其主要原因為原住學生學業成就偏低。而導致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偏低之因素為:家庭教育、親子互動、教育期望與學生性格。

(二)師資以當地居民為主,學歷以大專為主,流動性高。九十六年度之課輔師資,具專業教育背景者偏低。

二、文化傳承教育方面

(一)課程內容為族語、才藝、貼布繡、傳統美食、傳統歌謠等五項。內容頗為多元,但佔總上課時間之比例偏低。

(二)師資為耆老及社區人士,文化素質優良,但教學知能待培訓。

三、困境與因應策略方面

(一) 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困境為,政策與實務理念相左、師資流動率高且教學知能待培訓、政府機關核款機制不合理、學生學業成就低致使課程嚴重偏向課業輔導。(二)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之因應策略為,結合社區與教會資源,加強文化教育;加強師資培訓;增加經費補助,簡化核款機制;增加課業輔導教師名額,採用分組教學制。

四、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之未來定位,以文化為本教育為用,和 部落文教中心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行政部門、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等三方面提出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原住民青少年文化成長班、課業輔導、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