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2.06.01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決定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小活動課程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教育、一般教育  
作者 邱顯忠
學校系所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決定歷程之研究

-以一所國小活動課程為例

摘 要

我國的多元文化課程的研究,一直較趨向在研究原住民與漢族文化的教育問題及兩性議題的論述。基於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體驗,期望以國際化、世界觀為目的,以國際觀的多元文化課程來擴展鄉土教育的多元文化課程設計,並探討參與者在課程發展的決定歷程。且研究者試圖發展身處在多元文化社區環境之公立小學的多元文化課程,以建立學生完整的多元文化觀與知能,並結合九年一貫課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的「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之第三學習階段學習能力指標,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模式建立學校的多元文化活動課程。

因此,本研究首先以文獻探討、文件分析蒐集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與學校本位等相關概念與素材,探討多元文化教育為理念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引導學校發展多元文化課程。再以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與訪談等研究方法,探討學校本位的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決定歷程。最後提出個人建議俾供學校發展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時之參考。教育研究者本應從社區文化多元的現象,反省學校中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以切合社區多元文化的需求;進而能建構以多元文化教育為理念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引導學校發展多元文化課程。因此本研究基於對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探討,據以探討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決定歷程,研究主要目的有:

一、探討林林國小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決定之歷程。

二、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做為林林國小未來發展多元文化課程之參考。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學校文化課程研究小組成員為對象,並以文獻探討、文件分析、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與訪談等研究方法,探討日本人學校的總合學習課程及學校的多元文化課程研究小組在發展多元文化課程時的決定歷程。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

一、 設計多元文化課程應該隨著不同年齡學童的先備經驗與智能基模而有不同的設計。且在本土文化環境中設計異文化課程設計時,初期建議以貢獻式或添加式的模式進行設計。

二、 對異文化提出好奇與批判,是一個多元文化教育再反思內省的議題。但文化、種族優越感所產生文化的藐視及種族的歧視,卻也常造成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的障礙與阻力。

三、 多元文化活動課程總目標為「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認」;小學多元文化課程可以從時令節慶、祭典、生活禮儀、飲食、歷史地理、名人軼事、宗教、民俗、語言、歌唱音樂等進行課程規劃。

四、 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者,對於所欲設計的文化材須有充分的瞭解,並要慎思用何種標準或原則來篩選、蒐集教育材;並須正視多元文化教材潛在深層意義與文化認知。

五、 多元文化課程的教學者本身的多元文化認知與背景是否足夠,是決定課程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很重要的因素。且其決定過程的衝突,除了個人行事作為外,其對文化的瞭解與國際觀的程度亦是重要因素。

六、 學校教師對於新的課程感到興趣,但卻設計課程沒有信心且懷疑自身能力。設計美日多元文化活動課程時,最大的壓力與困境是來自語言與文字的障礙。

七、 九年一貫課程課程的教學活動,班群的協同教學及班級王國的開放及課程評鑑是課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綜合活動課程實施須統整其他學習領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習如何主動學習,教師只是在旁協助輔導的角色。

八、 初期教師發展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程序倒置,先決定學習內容和經驗與學習的組織型態,再決定方案目標。研究成員的課程設計理論基礎、成員間的個性的異質性及對領域課程瞭解是課程決定衝突的重要因素。

九、 教師專業進修時間嚴重不足,備課研究時間太少。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學校在發展多元文化課程的決定歷程及未來後續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多元文化課程、課程決定、綜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