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卑南族南王部落mugamut音樂研究
族群: 卑南族   
主題: 音樂、文化慣習  
作者 連淑霞
學校系所 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地點 台東縣 台東市    
研究內容

[ 摘要 ]
mugamut是專屬於婦女的慶典儀式活動,是卑南婦女除草完工後的慶祝及聯誼活動。傳統卑南部落是母系社會,農事皆由婦女負責,男性則負責部落安全和狩獵等工作。在農業社會時,misaur互助除草的時間進行將近一個月,當工作結束時,為了維繫團員感情,婦女們會共同籌辦mugamut。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傳統農業生活中互助除草的情形已不再,但是為了保存傳統祭儀活動,並讓部落中傳統生活的面貌重新呈現在眼前,卑南族南王部落婦女每年仍然照常舉行mugamut。
音樂的呈現在mugamut儀式運作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mugamut儀式的運作,除了儀式本身的目的外,歌謠的傳承亦居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透過每年舉辦之mugamut儀式,透過一連串結合音樂的活動,讓年輕一輩跟著老人家學習mugamut歌謠。另外,從儀式運作過程及對於其中音樂行為的探討,得知mugamut儀式運作,不只是農事祭儀而已,在mugamut中的音樂行為,更顯現了年齡階層、社會階層及歌唱能力等關係。在嚴密的年齡階層組織及能力展現,以及女巫師所呈現社會階層的功能中,mugamut儀式年年持續,使其相關的儀式及歌謠也能代代相傳。
mugamut儀式演唱的歌謠,分為mugamut專屬歌謠與一般歌謠。依照其歌謠演唱情形予以類分,在mugamut儀式中固定演唱的為專屬歌謠;在mugamut以外場合亦可演唱的則屬一般歌謠。研究發現,mugamut專屬歌謠中的〈emuyuy〉(吆喝)是由一位長老擔任pungalangalad(領唱),misaur其他成員則擔任dremiraung(和腔),並利用tawlriyulr(銅磬)以及singsingan(腰鈴)為伴奏樂器,pungalangalad擁有填詞權利,可依當年的情境場合,配合節奏或旋律填入實詞。而另外一首mugamut專屬歌謠〈emayaayam〉(鳥鳴之歌)的演唱形式,為先有一位temegatega(提詞)歌唱,temegatega採用的是吟誦式的唱法;temubang(回應),依照temegatega所唱的歌詞,以旋律式之古調唱法,即長音加上裝飾音群的轉折音唱出歌詞;dremiraung(和腔)則以持續音的唱法,擔任和腔聲部。研究發現,1990年代至2000年代,〈emayaayam〉旋律轉音加花有越來越固定的跡象,變化亦越來越少,表示歌謠後續演變有朝固定旋律發展的趨勢。
mugamut一般歌謠則涵蓋許多常常聽到的卑南族歌謠,舉凡傳統古謠或創作歌謠,皆可能於mugamut儀式活動中演唱。所謂傳統古謠,即指祖先留下來的歌謠,由於其為一代代口傳而下,後代族人已不知原來的創作者;至於創作歌謠部分,為近代的創作作品,後代族人清楚原來的創作者,大多是以固定歌詞配上固定旋律。在創作歌謠部份,mugamut 儀式中,以演唱陸森寶創作的歌謠佔大多數。
隨著社會形態改變,昔日那種老一輩演唱,年輕一輩在一旁自然學習的光景已不再。許多年輕人,因學業、工作或其他原因遠離家鄉,這種歌謠的傳習方式漸漸出現危機,卑南傳統古謠,恐有消失之虞。因此卑南族南王部落的耆老們對於mugamut歌謠,盡力回憶,並透過每年的mugamut儀式,讓mugamut歌謠代代傳承。此外當社會潮流,讓原住民音樂蓬勃發展的同時,愈來愈多的學者及團體發現保留原住民音樂的價值性,mugamut歌謠,成為卑南族婦女歌謠,每每被搬上舞台,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mugamut歌謠隨著這些歌手,帶往外界每個角落,不僅僅只是在部落流傳。走出部落的mugamut,讓mugamut音樂的延續,增添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