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2.06.01
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研究
族群: 排灣族 、卑南族   
主題: 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黃志偉
學校系所 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
地點 台東縣 台東市     台東縣 金峰鄉    
研究內容

[ 摘要 ]

九年一貫課程中,「母語教學」成為學校傳授的正式課程之一,新的原住民升學修正辦法要求,日後原住民籍學生在考試若想加分,必須先取得族語能力之証明,原住民母語學習從過去被忽視、打壓的情況,轉而變成原住民學生急需做的功課。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原住民學生,學習母語的情況,以「學童」的觀點出發,探討他們如何建構、理解學校所傳遞的母語知識,以及學校所學的母語知識在社區發生作用的情形。因之研究的場域兼及學校及社區的情境脈絡,探討二者之間扮演影響的角色分別為何。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兼及理論上的文獻分析及實際上的田野調查研究法,在文獻的分析方面,試圖釐清原住民母語教育和國外雙語教育、鄉土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異同,國內在論及這些議題的時候,都是互相指涉的,但彼此之間卻又存在相當的差異,文獻理論的分析,可做為我們反省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參考。

田野觀察是以東部二所原住民小學─花環國小及日昇國小做為田野研究的現場,這二所學校的原住民學生比率都超過七成,前者位於台東市郊,學生主要為卑南族人,後者位於台東縣金峰鄉,學生排灣族人,二所學校皆是原住民鄉土文化發展的重點學校。資料收集方式以採用田野調查法,研究者進駐研究現場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以能融入當地的生活,並以當地人的觀點進行資料的分析及詮釋。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 學童的語言習慣深受社區的影響。

(2) 學童發展和大人不一樣的族群認同觀,一半的學童認為身為原住民不一定要會講原住民話。

(3) 不同階段的學童在母語學習方面也有不同的差異,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方面主要深受語言學習能力的影響,到了中高年級之後,部份的族群意識開始作用影響小朋友學習母語的動機和意願,但發現族群意識高的小朋友不見得就有學習母語的動機,族群意識低的小朋友則是大部份沒有學習的動機。

(4) 對於族語証策方面,現場的老師皆認為是搶救語言流失的好辦法,家長們雖然也持肯定的態度,但並未因之而採取積極的作為:例如教導孩童母語、儘量跟孩子講母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