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7.06.01 ~ 2008.06.01
健康傳播宣傳效果研究─以社區檳榔防制宣導為例 A Case Study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Effect:Community Propaganda for Betel Nuts Cessation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學術研究、醫療保健  
作者 方瀅絜
學校系所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分別在1985和1992年依據過去許多有關檳榔嚼塊之研究,明白宣佈嚼食檳榔行為可導致口腔癌、咽癌、喉癌和食道癌等,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調查指出,台灣地區男性嚼食檳榔的盛行率為16.9%,女性為1%,原住民男性為46.5%,而女性為38%,嚼食檳榔的人口已超過152萬人。

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加強宣傳嚼食檳榔對身體的危害,以及喚醒國人對此問題的重視,進行許多檳榔與口腔癌的實證研究,並開始推行各種衛生教育宣傳活動,更於民國88年起把檳榔戒斷列入「社區健康營造」的重點當中。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並由健康傳播的角度切入,以「社區檳榔防制衛生教育宣傳」之推廣為例,探討該宣傳策略之效果,並嘗試分析出民眾接收檳榔防制宣傳的管道、對檳榔危害健康的認知度,以及民眾偏好的訊息設計與宣傳模式,希冀能作為未來在進行檳榔防制衛生教育宣傳的參考。

結果發現:社區檳榔防制宣傳對於民眾的知識方面有正面效果;然而在促使受訪者積極戒斷(或勸導他人戒斷)方面之行動則較無效果,因此建議積極加強推動無檳榔支援環境的政策,加強外在力量促使民眾改變其行為。另外,家人的期許會影響戒斷行為,因此檳榔防制宣傳策略應可加入親情的訴求,而在訊息設計與來源管道方面,建議透過專家學者運用健康講座、宣傳單與手冊、圖片以及病友影片來進行檳榔防制宣導的接受度為較高;檳榔防制宣傳應採市場區隔,進行分眾傳播(小眾傳播),鎖定目標族群,量身訂做訊息與管道,並且在規劃期就應納入傳播領域之相關學者,提供傳播專業方面的協助;在進行檳榔防制宣傳後,應有後續的評估與回饋機制,並且建議可採取消費者導向的整合行銷傳播模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