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82.06.01 ~ 1984.06.01
布農族親族組織的變遷:利稻村社會人類學的研究
作者 陳運棟 (CHEN, YUN-DONG )
學校系所 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中心館藏網址:http://0rz.tw/b458F

[ 摘要 ]
筆者從事台灣土著族社會組織變遷的探討,選定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布農族郡社群聚落作為田野工作的地點。利稻村標高一、○六八公尺,為台灣最深入山區的土著聚落。在民國六十一年南橫公路開通以前,還相當保持他們傳統的社會現象;在這以後則由於外界的大量接觸,而產生社會文化上的急遽變遷。
文研究的目的在透過文獻分析與參與觀察的方法,收集各項資料;就資料整理與分析中,探討究明利稻村布農族社會生態環境,家族組織、氏族組織以及親屬稱謂制度等方面變遷的趨向與現象。資料來源包含各級地方政府所提供之統計資料,中外已發表之有關專著與論文,以及在田野工作中所蒐集之各項資料。
在方法上先用社會人類學功能學派的理論探討其傳統社會組織的結構功能,並試圖以莫頓的「顯性」「隱性」功能理論來說明其傳統信仰體系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密切關係。再試圖用瑪麗‧陶格拉斯的「群」「格」理論來說明其變遷趨向;用朱利安‧中徒華的「社會層次整合」理論來說明其變遷過程。
結果發現:利稻村布農族社會確實已由部落社會變遷為居於國家社會之間的俗民社會。其變遷趨向為由「群」強「格」弱的B象限社會變遷為「群」弱「格」強的C象限社會。家族組織的微小化,氏族組織功能的減退甚至消失。在一個變遷的國家社會中,像利稻村這樣的俗民社會,其中的每一種體系固然不得不變,但各部份變遷的速度並不一致,變項間也沒有決定性的因素存在,相互影響也有某種程度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