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97.06.01 ~ 1999.06.01
從原住民教育的角度探討師生互動之因素研究--以桃、竹、苗學區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陳春輝
學校系所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地點 桃園市 全部     新竹縣 全部     苗栗縣 全部    
研究內容

*中心館藏網址:http://tulips.ntu.edu.tw/record=b2222727*cht  

[ 摘要 ]
本研究探討針對原住民學區內師生互動之良率,可能會影響教學成效,進而五育能均衡發展,但如何建構其模式呢?個人在時點上,以課前互動、課中互動、課後互動、假日互動與假期互動,期師生雙向溝通建立厚植感情,進而達到教學成效,而建構互動模式又以生活關懷、精神關心、作息關注與親子關切,四個因變數來交互運用而達五育均衡發展之目標。
本研究方法採行為研究法,以文獻探討及實地訪視法再配合觀察法交互運用,期能瞭解真象,對症下藥。問卷調查對象以桃、竹、苗原住民學區國中教師之教學成效為主。問卷上亦從各個因素如師生互動良率是否影響教學成效,做一全方位設計,亦期達師生互動相關因子之關係,而建立良性之互動。教學成效設計如升學率之提升,學生良好行為之養成,其成效的表示等等,本研究歸納四種模式包括:
1. 生活關懷模式重雙向關懷,教師關懷學生,學生亦關懷教師。
2. 精神關懷模式以教師單向關心學生,學生受惠為準。
3. 作息關注模式亦以單向關心學生,學生僅受而不授。前兩者深怕會造成師生戀,而以教師主動較佳。
4. 親子關切模式則採雙向式,教師站在如父、母、兄、姊立場來關切學生,學生亦可關切教師,親子間較難有戀情之出現。
經本文研究結果發現教育工作又添了一項教學成效的管道,原住民樂天知命的天性,可謂優勢儘予發揮,但劣勢則喜修正,則原住民教育才有生機、競爭力。
師生互動雖是良法美意,但執行要因勢利導,隨時在變的多元文化時代,師生互動亦伴隨有因時、因地、因人之不同,而有變化。所以身為教育界的老師,要有兼顧傳統良好風俗與創新教學理念,隨時接受任何挑戰的準備。尤其在原住民學區,期盼藉此達到有效的教學管理目的,而提高學生五育均衡的發展與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