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1.06.01 ~ 2003.06.01
蘭嶼島上漢族教師的生命故事:一個教育民族誌研究 (The Life Story of Han-Chinese Teachers on The Orchid Island : A Study of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族群: 達悟族   
主題: 族群教育、學術研究  
作者 黃玉娟 (HUANG YU CHUAN )
學校系所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地點 台東縣 蘭嶼鄉    
研究內容

*中心館藏網址:http://tulips.ntu.edu.tw/record=b2222571*cht  

[ 摘要 ]
摘 要 偏遠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文化,使得蘭嶼的教師流動率居高不下,但有不少漢族教師仍願意留在當地任教。本研究以自願前往蘭嶼任教,且教學表現深獲校長及社區居民肯定、在當地任教超過五年的五位漢族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的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漢族教師在顯著的文化差異情境下,如何形塑其跨文化經驗,並實踐文化回應教學; 二、了解漢族教師在蘭嶼任教所面臨的困境與留任的心理轉化歷程; 三、分析教師高流動率的蘭嶼教育面貌,並提出改善的可能途徑。 透過教師生命故事的敘說與教育民族誌的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研究者分析漢族教師個人的適應經驗,以及展現在教育工作的價值信念、自我省思與實踐,歸納出蘭嶼漢族教師與離島教育圖像,主要包括: 一、漢族教師就像人類學家般,面對達悟族文化,會經歷蜜月期、轉折期、復甦期、適應期的歷程;但若有人帶領,並抱持尊重、欣賞與主動參與達悟族文化活動的態度,較能建立對當地文化的認同與被認同感。 二、在跨文化教育方面,漢族教師若能將個人的興趣和專長與當地的文化資源結合,並具備文化扎根與文化創新的信念,則較能設計並實踐文化回應教學;多數漢族教師展現出多元文化課程的「貢獻」與「附加」模式,但在「社會行動」的教學實踐上,卻因教師與學生的族群差異而較為欠缺。 三、漢族教師在蘭嶼任教所面臨的困境,主要包括達悟族人的家庭教育功能較為缺乏、教師進修困難、學校團隊與島上中小學教師欠缺有效的互動溝通管道。 四、漢族教師願意留任蘭嶼的主要心理動力為:關懷學生的理念、把蘭嶼視為家鄉、以及同事朋友間「惜緣感恩」的情感支持。 五、影響漢族教師高流動率的主要因素為:漢族教師的「過客」心態減低教師與族人的互動、學生與家長對教師產生心理防衛、學校課程規劃與行政管理難以永續經營;此外,有經驗教師的跨文化教學經驗未能順利傳承,使得已經偏高的流動率更為難以改善。 根據上述發現,研究者建議︰ 一、建立認識達悟族文化及有利於支持聯結的情感網路,協助漢族教師在蘭嶼任教初期可以較快適應離島生活。 二、設計多元文化的教材與教法,建置社會文化資料庫和網路系統,提供漢族教師文化回應教學的素材與教師對話的平台。 三、營造出可以使漢族教師與達悟族人相互了解與尊重的文化氛園,並鼓勵漢族教師累積更為豐富的教材及創新的教法。 關鍵字:原住民教育、教育民族誌、漢族教師生命故事、蘭嶼達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