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96.06.01 ~ 1998.06.01
建教合作式的原住民技職教育---以明志工專為例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技職培訓  
作者 徐承群 (Chenh Ching Hsu )
學校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地點 新北市 泰山區    
研究內容

*中心館藏網址:http://0rz.tw/2c5eD  

[ 摘要 ]
台塑企業自民國85年開始,與政府相關單位合作辦理原住民專班教育,並以慈善學校的方提供原住民學生免學雜費的優待,有別於一般的原住民重點學校。此外由於是企業辦學,原住民學生在畢業之後的就業,也有相當的「入學即就業」的經濟導向。因此,本研究的動機,冀期由經濟/教育/文化/族群/政府政策多面向的制度性觀點,來分析明志工專的原住民專班,並提出相關的建議。本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原住民教育/社會政策分析與探討,以政策沿革及法規、理論分析為主。第二部份旨在探討在政策下的原住民學生以及家長,對於此種教育/福利政策的反應為何?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此部份主要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部分資料由量化統計呈現。
第一部份:原住民技職教育政策與社會福利理論的分析探討
第二部分:原住民技職教育的具體呈現
本研究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學費優待政策形成原住民學生重要入學誘因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的原住民同學都是自發性的來就讀「技職工業類科學制」的明志工專,而部分的同學是因為「免學費的優待」、「有工讀制度可以賺錢」以及未來「較有機會進入台塑企業中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的條件考量之下,原住民的學生,在本身的學習性向未釐清之前就到了明志工專就讀。因此,也有許多的同學發生不適應的問題。這也是「慈善學校」的優惠獎學金的誘因,所造成的一個現象。
(二)金錢優待政策造成的原住民學生依賴現象
由於政府對於原住民的協助,以「獎金」、「補助金」作為重要的誘因,使得原住民學生不會去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獎金?」而只會問:「我能不能領到錢?」領獎金已經成為主要目的,而考取執照成為自身的個人資產的觀念,卻沒有灌輸在原住民學生的身上。對於原住民學生而言,「考職照、領獎金」的觀念,逐漸的生根。以「獎金制度」鼓勵原住民學生的方式,是否會讓原住民學生養成「依賴」、「習慣接受施捨」、「認為是社會虧欠,應該補償」的觀念?是相當嚴重而長期的問題。
(三)學費優待政策造成的假性公平
「原住民免學費」的教育政策,也間接的造成漢人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生的一個負面的影響因素。在明志工專中,有一些原住民學生的家庭的經濟情況是不錯的,甚至比一些普通家庭的漢人學生來得更為優渥。「只要是具備原住民身份的原住民學生,都可以享受免學雜費的教育優待。」因此是一個齊頭式的假性公平,家境優渥的原住民可以享有免學費的優待,而家境較為辛苦,但又不具備甲、乙級貧戶的明志工專漢人學生,卻無法得到與原住民學生一般的教育經費協助。而單純以「原住民身份」作為學費優待標準,是目前明志工專的現行政策。
(四)政策的階級建構問題
政府協助解決原住民就失業問題的政策,都是將原住民送往「技職教育」,以及「軍警職業」的方式,來解決原住民的問題,但是卻忽略了在社會階級的建構之中,這樣的政策,其實更加的鞏固了階級不對等的關係。「工人、護士、軍人、警察」的行業之中,「服從上級」,是被嚴格要求遵守的,鞏固了「原住民是社會的底層」的社會建構。即使政府協助原住民脫離「勞力工人」,但是也只是升一級,成為了「技術工人」,在官員制定的遊戲規則之中,原住民仍然是在下層而未見向上流動。
(五) 短期技職訓練班能協助解決原住民就業問題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行政院原民會、台塑企業與明志工專四者,在政、經、教三方面的結合,所提供的「原住民技訓班」的培訓模式,是由台塑企業的工廠單位,向台塑總管理處報出人力需求,再由明志工專負責人員培訓的工作,並經由政府機構的經費協助。因此,在原住民人力資源的發展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原住民人力資源發展模式。對於有工作意願,但是找不到工作的原住民而言,「短期原住民技職訓練班」的確解決了原住民工作不易的問題。
(六)逐漸形成的「台塑原住民新村」
台塑企業規劃的「每坪五萬九的原住民社區住宅」,已經執行200戶的屋舍,提供原住民員工認購,並由台塑企業提供相關的貸款事宜,也受到原住民員工的熱烈反應。王永慶希望藉由「工作的保障」,以及「家室的穩定」,讓原住民的員工自我發展。而在麥寮六輕外的施厝寮地區,未來也將形成類似「汐止山光社區」的原住民都市聚落。
(七)原住民學生學員的技術士執照與建教合作的學習
明志工專的校務發展,一直以「技術專長的職業教育」,以及「建教工讀---學以致用」的教育方針,實施了35年。而原住民學生專班,也在學校的積極鼓勵之下,原住民學生的技術執照的考取率,大約在85%-100%之間,以技職教育的政策而言,明志工專的執行度是相當高的。而對於原住民學生而言,不論是未來是否從事工業類科的工作,擁有技術士執照,對於原住民學生在外籍勞工的就業市場競爭戰中,的確可以擁有較多的籌碼,讓本身的人力結構,「由勞力工」,提升到「技術工」,能夠在就業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七)原住民文化教育的執行
在漢人主導的學校之中,通常將「原住民」視為一個整體,因此,佔了台灣原住民大多數的阿美族,以及泰雅族,就相當容易的成為原住民資源分配戰中,成為「資源獲得的優勢原住民」。而人數較少的卑南、鄒族,則因為原住民教育資源分配是以「人數比例」為基準,因此發生了教育資源的排擠效應」。
關鍵字 : 1.原住民2.技職教育3.慈善學校(Charity School )
4.社會福利5.建教合作6.台塑企業7.明志工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