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00.06.01 ~ 2002.06.01
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室為例
族群: 泰雅族   
主題: 一般教育  
作者 林美慧
學校系所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提昇泰雅族學生社會科的學習動機並改變其學習方式。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一、發展與修正國小社會科的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二、透過文化回應教學,提昇學生社會科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方式。三、透過文化回應學行動研究,發展研究者之多元文化意識與教學專業。

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瞭解文化回應教學的理論基礎、實施面向及相關研究,並以附加模式將泰雅族文化相關議題納入社會科課程實施教學,教學過程中配合泰雅族學生的學習型態與溝通模式。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一個泰雅族國小12名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十八週的文化回應教學,再輔以參與觀察、訪談、問卷調查及文件分析方法蒐集資料,以瞭解學生對文化回應教學的學習經驗及接受程度,並且透過教學結果發展適合泰雅族學生的文化回應教學模式。研究發現依據文化回應教學的四個面向,共產生十五項主題,茲分述如下:

壹、關懷的力量

一、運用高關懷、高期待及讚美的技巧,讓學生感到被肯定,可提昇學生的自信心。

二、強調師生平等關係,但仍需視教學情況採取適當的權威。

三、建構文化回應教學中,課程由師生共同建構,互為主體。

貳、教室內的文化與溝通

一、以母語溝通,和學生的文化產生聯結。

二、營造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可提昇學習興趣。

三、參與互動式的溝通,有助於澄清彼此的觀點。

四、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幫助抽象概念的理解。

參、課程中的族群與文化多樣性

一、回應母文化,讓課程變得多元豐富,學生變成課程專家。

二、影片教學協助學生理解陌生的教材。

三、運用同心圓原理,由內向外、由熟悉到陌生的教學,以具體實例解釋課文內容。

四、原住民正面楷模,提供學習的榜樣。

肆、教與學的文化一致性

一、了解學生的學習型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二、概念構圖培養學生組織與統整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有助於提昇弱勢學生的學習。

四、角色扮演法,培養學生擬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