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98.06.01 ~ 2000.06.01
日治時期官營林業-以八仙山為例[1915-1945]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農耕漁獵、文史資產、部落建設  
作者 陳伯炎(CHEN PO YEN)
學校系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過去研究日冶時期台灣森林之著作相當多,但都是由從事與林業有關之學者所著,而以歷史學來研究台灣森林之著作相當少,所以有此論文之產生。林業學家重視的是樹木本身,所以舉凡樹木之物理、化學性質之分析或是樹木之裁培、木材之利用等等,都為林業家所重視,而歷史學則有所不因,歷史重視的是事件之動機、原因、演變以及其影響。
所以本文之章節與內容也就依歷史學之特性而撰寫,不包括前言及結語共分五章,第一章八仙山開發之背景,本章說明日人開發八仙山森林之三大理由也就是為了治安、實施國土保安工作、及使用木材,並且介紹日人開發森林先要取得土地及治安二大工作。第二章八仙山初期林業說明日人實際經營森林時所遇到之困難包括資金多、運材設備以及森林治安三問題,且說明此三問題對初期八仙山所造成之不利影響。第三章八仙山中期林業,說明日人如何解決第二章所遇到之困難,此困難解決之後對八仙山伐木成績之影響。此外本時期因為設備改良之後,使日人有能力完全控制伐木數量,也就是可以不受自然限制,而造成濫墾濫伐,因此保續經營也就出現,其是限制濫墾濫伐之最佳方法,共分大正年間之斫伐跡地造林及昭和年間之「森林計畫事業」。第四章為八仙山晚期林業,說明由於日人對外之野心,發動戰爭,使得物資需要大增,八仙山所產之木材成為戰爭必需品,而顯得格外重要,但台灣木材年年不足,戰爭迫使日人改變經營方式,將八仙山由營林所移至官督商辦,借由行政機關之改變來解決木材不足之問題,而此方法很有效,使得1941年後台灣木材終於能達到自給自足,並大量供應日人,然而也造成保續經營之破壞。第五章官方經營八仙山之成效,說明日人開發八仙山之過程,有無達成日人最初經營森林之三大理由,借此評斷日人經營八仙山三十年之後,對日人、環境、泰雅族影響,試圖說明日本統治台灣森林之本質。
由使用之史料來看,主要為﹕第一.八仙山木材之統計資料﹔第二.官方出版之刊物,如殖產局山林所、營林所、理蕃課三者為主﹔第三. 民間出版之刊物,其中最主要的為台灣山林會出版之《台灣山林會報》及於1933年之後改名為《台灣の山林》之期刊。
本文最後提到日人對八仙山森林治安之平定是最有成效的。而八仙山木材對日人之貢獻也很大,但本島人未能得到好處。最後日人口口聲聲最重視之國土保安工作也在以經濟之考量下慘遭受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