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1996.06.01 ~ 1998.06.01
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之行動研究--一所高中的社團組織為例(An Action Research: The English-Mediated Method of Teaching Orthography in Taiwan Aboriginal Amis(Pangcah) Language:An Example of The Extracurricularactivity in a Senior High School)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族群語言、一般教育  
作者 黃東秋(Huang,Tung-Chiou )
學校系所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
地點 全臺 全部  
研究內容

[ 摘要 ]

台灣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移民島嶼社會, 不同族群的文化不斷地交融、競爭和相互影響, 使得整個社會涵蓋了更趨豐富且更為多采多姿的文化內涵。 在多元社會中, 教育是幫助學習者瞭解自己的家庭及社區文

化、教導學習者批判思考的技巧以分析另類的觀點, 促進文化多元主義。

想瞭解自己的家庭及社區鄉土語言文化, 族群語言的學習就是首要的工作, 因為語言文字是人類文明寶貴的財富; 各族群的語言文字載有各族群的技藝與圖像, 是各族群歷史、文化生命之所繫, 更是各族群認同的基礎。

基於此, 研究者研究出一種「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 並在一所高中社團實施, 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 教學者親身實際的行動體驗, 直接地把實際的行動和實務相結合, 再加上學習者自身與同儕間互動、行動省思和修正的歷程中, 發展出最適合學習者程度與情境族語語音教學法及學習素材。

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1)探討教學者如何運用「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的教學流程、學習策略與步驟, 進行原住民語言的語音教學並建構出「英介式」阿美族族語表音文字符號系統, 2) 探討學習者如何透過「英

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激起學習族語的意願與興趣, 而培養「自我學習與增權(empowering)」能力, 進而主動去認知或認同自己族群語言文化。 其次是引發更多這方面的研究, 使得新生代不必再如此艱辛地去學習新的語音符號, 以英文的語音作基礎, 容易學會且又不會和英語學習有衝突及影響, 英語學習和族語的練習必然是相輔相成。

「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的意義, 不僅僅是在培養原住民新生代有(empowering)「自我學習」能力來保存語言及淬取祖先的經驗智慧而已, 還可以透過對族群文化的詮釋, 帶動我們的整個社會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與多元文化理想的實踐。

換而言之, 學習者學習族語就是1)一種對於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文化包容性、對於文化認同的尊重、在文化雙趨衝突的文化回應態度(cultural-responsive attitude)的教育與訓練, 2) 一項對於自己文化觀點之學育活動, 學習自己的根或唇齒相依的他族特有文化知識、分析並詮釋文化行為之能力培養、改進學業成就的改進, 3)一種協助學習者進行價值澄清、協助解釋文化動力(cultural dynamics)等的教學活動。

研究者發現「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的活動, 可以促使一個人一方面認定自己的理性是用來自我瞭解, 有其獨立而自成一體的存在, 另一方面則可用來擁有、認知、征服外在, 有其工具性意義, 因此得懂得爭取個人之基本權力並且也要學會尊重他人, 體認外在對象的特殊價值與尊敬。 因此英介式」族語語音教學法的活動中的族語習得, 意涵著學習者自己能充分了解自我, 認同自己的族群, 並在學習活動的歷程中, 相互學習個別的族語, 以培養多元文化觀與彼此互相尊重高尚人格。

教育的結果使得個人視公共場域的發展與多元文化的彼此尊重為相輔相成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