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2020.08.01 ~ 2021.07.31
花東阿美與噶瑪蘭人的儀式治病展演:流動的邊界、相互的主體與動態的變遷
族群: 阿美族 、噶瑪蘭族   
主題: 文化慣習、傳統信仰、生命禮俗、醫療保健  
主持人 劉璧榛
執行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地點 花蓮縣 全部    
研究內容

中文關鍵字:噶瑪蘭族;阿美族;儀式治病;展演;主體;邊界;變遷
英文關鍵字:Kavalan; Amis;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Healing Ritual; Subjectivity; Dynamic Change

在當代劇烈變遷中,我們如何理解今日台灣原住民族的儀式治病與健康概念?這種「傳統醫療」是否仍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變遷過程中儀式治病是否被個人與群體賦予新的社會意涵?其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聯性又為何?
本計畫將以噶瑪蘭族PatoRogan(新社部落)、北部阿美族Lidaw(里漏部落)及南部阿美族A’tolan(都蘭部落)作為研究比較的田野對象。從民族誌的實證資料中,我們將從批判詮釋醫療人類學的取向,反思跟身體、健康與病痛的知識與實踐,如何在文化層次上,透過時間與空間,經由一個動態的過程被建構、協商與再協商。進一步希望藉由解析原住民族治病儀式展演的相互文本(歌詞、禱詞、動作、方位、神話、夢),及在其背後支撐的巫信仰體系,以及巫師作為「生病的治療者」為中心,再生產的文化再現、社會關係與人際援助網絡,加上尋巫治病者的行動策略等,開啟一扇貼近看原住民族社會內部主體建構的過程與百年來社會變遷動態之窗。
我們將擴大研究分析的範圍,把個人的病痛經驗放在族群接觸的衝突歷史、地方社會、被殖民、國家化、現代化、基督教化、工業化、資本主義化與全球化的關係中理解。相較於西方社會的發展,這些外來衝擊在小區域的層次與傳統醫療及信仰產生不同於西方模式的複雜連結,而展現出多元的樣貌。本計畫將揭開與持續思考這些多元變貌。 

相關網頁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3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