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類型 族群 主題   
 
臺東縣達仁鄉公所
族群: 排灣族   
機關性質 原民鄉
機關地址 966台東縣 達仁鄉  安朔村復興路九鄰十四號  
聯絡人 洽達仁鄉公所總機
聯絡電話 089-702269
傳真 089-702360
機構簡介 溯達仁鄉照片自明清時期本鄉居住之原住民被稱「化外民族」,異族鮮少敢出入本山林間,始至日治時代,日本政府採「日軍」強壓入侵後由日警籠略統治,凡未歸化民族所居之地,列屬「番地」稱之。而在此時,排灣族是遵循頭目制度的貴族社會,在本鄉轄內有卡加樂板、加路塔樂、卡伊惱、拉發飛伊路路彎、沙力怒尚、馬拉拉佛俄斯、巴發阿發阿佔、羅發尼耀、初樂、卡加阿喳凡安等十家族頭人。言定以山峰河溪為界,盤踞十塊地板,自成土地權屬的劫力範圍,彼此相互尊重,無權逾越或侵犯。

 直到日治時代破了原住民傳統的土地制度,把散居的眾落變成一個「社」的行政區域管理。在本鄉轄內設置土哇巴樂、大板鹿、大里力,就卡固來、阿陸衛等五個「社」,隸屬大武支廳治理社內,置有「警察駐在所」專責管理各社行政、衛生、教育等所有事務,使原住民的社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與影響,祖先們所尊重的頭人地位也因此被剝奪取代而日漸消落。

 民國34年10月對日抗戰勝利,台灣重回中華民國政府權,頒訂原住民初期政策,政府因襲著日治時代建立的施政基礎.凡稱「高砂族」者皆改稱「山胞」而其所居之地由「番地」更易為「山地保留地」,即於民國35年4月本鄉由大武行政區段劃分出來,另制創立「達仁鄉」,中華民國政府又為落實改善原住民生活,特別規制定「山地特別行政區」以加速扶持改善生活環境,使本鄉始成一個「山地鄉」。

 創鄉之初,中華民國政府明令日治時代之「番社」一律改稱「村」,於民國41年間設置大谷、紹家、土板、臺板、安朔等五個村。位於特偏之大谷、紹家兩村分別遷入森永、新化兩村現址,又於民國43年南田村從安朔村行政區域劃分獨立治理,現制的六個村乃為本鄉沿革之源由,是所記。
機關網站 http://www.ttdaren.gov.tw/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692,82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