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20/08/01
原住民正名運動 李登輝為何扮演關鍵角色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  
記者:Ciwas Yamai(蔣淮薇)/Iku Lo’oh(張治平)/Iegeay (宋茂璋)
地點: 新北市 新莊區  台北市/屏東市  

1980年代,是台灣正舉步,從威權時期,邁向民主化過程的關鍵十年,更掀起一波波,為了「正名」跟「自治」理念的原住民族運動浪潮。幾百年的殖民統治符號─吳鳳,終於在1988年劃下終結,這個銅像,反映的是統治者長期的史觀霸權,連帶影響,族人從教育到生活,始終有一張撕不掉的歧視標籤,根深蒂固。

早在明清時期,原住民族就被當作「化外之民」、被稱為「番」,到了日治時期,繼續被稱為「蕃人」或「高砂族」,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則進一步把原住民族,劃分為「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為了擺脫被他者決定的命運,1980年代起,來自各方原住民族團體,走上街頭,爭取民族自主、自治跟自決,直到1991年,出現新的轉機,時任總統李登輝,主動召集30多位原住民族意見領袖,討論「正名」議題。

儘管李登輝並未立即在會中,表達支持立場,但體制內的實質影響,卻在日後悄悄奏效。甚至在1994年4月10號,李登輝出席行政院文建會,在屏東舉辦的原住民文化會議中,首次以國家元首身分,親口說出多次「原住民」,取代官方沿用將近50年的「山胞」稱呼。

1991到1994年,可以說是原住民族正名之路的關鍵4年,特別在1994年7月28號的國民大會上,驚險地以1票之差,表決通過,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同年8月1號,憲法增修條文,正式將「原住民」入憲。2011年再次回顧當年的正名,前總統李登輝接受原視專訪回應,時代該還給原住民族應有的尊嚴。

其實李登輝,不僅是推動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關鍵人物,更在他任內,完成設立原住民族事務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這位見證歷史,同時也在創造歷史的「民主先生」李登輝,在8月1號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前夕,跑完當前道路,安息主懷。而他所留下的這段話,也將不斷提醒族人,當年的正名之路,得來不易。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712,31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