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8/07/04
伊屯部落申請傳領劃設 盼歸還土地主權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產業經濟、部落發展  
地點: 屏東縣 獅子鄉    

原民會去年開始進行-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申請, 位於台九線南迴公路上的獅子鄉伊屯部落,今年向原民會申請劃設部落的傳統領域範圍,是屏東南迴線上第一個開始的排灣族部落,不過要畫出部落的傳統領域,執行上困難重重,主責的伊屯部落畫設小組說,因為想要做的決心,超過了執行的困難,所以再多阻攔和質疑,都能克服,就是希望土地的主權-不要因著部落所處位置偏遠-而被忘記,現在就帶你來看這則專題報導,傳統領域踏查行動中的-挑戰與收穫。

要能這麼說出這是我們的傳統領域範圍 需要付出的心力和勞力 幾乎跟這段文字揹負的責任劃上等號 。

清明節後,南迴線上的伊屯部落,正在整裝準備第三次上山踏查部落的傳統領域範圍,
有鑒於第二次迷路的難忘經驗,這次特地請部落耆老吳國榮擔任開路先鋒,帶領青年將記憶中的部落領域勾勒出來。

原民會從去年開始啟動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調查及劃設計畫,儘管因為劃設辦法沒有納入私有地,引發爭議,但原民會仍然在去年七月發布劃設計畫的申請表單,經過一年時間,全臺灣總計有268個原住民部落提出申請,獅子鄉伊屯部落也在其中。

伊屯部落位於屏東縣獅子鄉台九線上,部落名字稱為Lemiyau,意思是水源豐沛的地方,過去祖先因為要尋找更大的生活空間,一個支派從台東達仁鄉南田村越過山脈遷至雙流上方,爾後移動至內文下方,最後在伊屯定居,另外一個支派。

從舊內文同樣遷到內文下方的idnzan,之後分別在民國21年和28年兩次遷徙,最後在民國40年遷到伊屯定居,因此劃設小組的工作就是要把過去祖先的遷移路線使用現代科技明確的在地圖上標示。

要點線面呈現部落的傳統領域範圍,代表著劃設小組得實際走過一遍祖先遷徙的路線,才能在地圖上產生軌跡,但這絕不是說走就可以出發的行動,伊屯部落劃設小組,就碰到了許多障礙。

我們跟著劃設小組,CG IN 沿著楓港溪支流向上走,今天預計要走上六公里,才會到達紮營點,
過去老人家稱為zaryanakuvu就是很多草皮的地方,休息一晚,隔天再登上女乃山三角點,
完成傳統領域全範圍的座標定位。不過雖然是四月天,但太陽的威力不減,才出發不到一小時,就照的大家氣喘吁吁。

講完這句話,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又一個接近90度的陡坡。

走著走著經過了祖先生活過的舊部落,如果沒有耆老帶著大家認識,或許就會路過而成了遺憾,只是荒煙蔓草已經蓋過了當時的建築物,看不出當時的生活景況。

有耆老帶路,就像是上一堂移動式的文化課程,沿途的植物和曾經發生過的事件,都能從耆老的記憶裡一點一點說出來,像是整座山Z字型的卡車路,就是在民國54年林務局執行臺灣林相變更計畫,推行林相變更時,將大部分的原生林地改成人工造林地,為了方便載運木頭的卡車行駛,而有了卡車路的稱號,有了這些歷史背景資料,對於這塊土地的感情就不再只是老人家的事了。

有耆老帶路,壯年開路,青年紀錄,傳統領域踏查的過程,也是一種傳承,第一天花了七個小時,走過六公里,終於走到紮營點,休息等待第二天繼續踏查的行程。

第二天清晨,劃設小組拿著地圖討論接下來的行程,昨日耆老帶領行走的軌跡跟部落會議討論的傳統領域範圍完全吻合,今天預計要再走上兩公里的路程,這一段是踏查傳統領域範圍定位的最後一個路段,大家既期待又興奮。

最後一段路,兩公里,花了兩個小時完成,在飲用水不足的情況下,走完這段路,是一個冒險,但卻有更大的使命感,催促著伊屯部落劃設小組完成這項任務。

下山花費的時間不及上山的一半,路卻沒有因此好走,似乎也代表著,儘管傳統領域踏查結束,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各部落最為關注的土地主權的爭取,伊屯部落劃設小組期盼,當各部落用生命畫傳統領域範圍的時候,官方也能夠有同樣的決心,為部落守住土地守住主權,做回土地的主人。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6,703,5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