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6/11/22
伊富高有機農夫 原民知識創農業新局
族群: 跨族群、其他民族  
主題: 農耕漁獵、環境生態保育、傳統生態智慧  
記者:Yabung/許家榮
地點: 其他  

在厚重乾枯的稻梗底下,除了有香蕉皮,還有許多肥大的蚯蚓,是有機農夫們最得力的助手,當蚯蚓消化分解完水池中的農作物殘餘,蚯糞,就成了最天然的有機肥料,再透過灌溉系統,滋養農場的土地。

菲律賓有機農場主人Robert,興奮地和政大師生,以及新竹尖石鄉;同樣從事有機農業的泰雅族農夫們,分享在伊富高省Kiangan(基里昂)市的有機農作經驗。

事實上,對於主要從事水稻耕作的伊富高省來說,從事有機農作是費時費力又高成本的選擇,Robert和其他少數有機農夫合作,也配合政府有機農業發展計劃, 但政府資源有限,有機農夫們,只能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驗,找出適合這片土地的有機耕作方式。

走在Roland的小小農業改良場,肥美的土地,不管是原生種還是外來種的農作物,都生長的相當良好,而Roland也嘗試二級加工食品,提供民眾多元選擇,增加購買意願。

相較於台灣有機農業發展,伊富高還在起步階段,而Robert和Roland兩位有機農夫,也因著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結盟的關係,曾到台灣,透過走動式工作坊的形式,和原鄉族人交流如何保種;和有機農作的相關經驗。

對於在地剛起步的有機農業來說,要如何在尋求政府和民間社會資源的平衡下,開創出另一個有機市場,同樣面臨考驗。

當全球面臨氣候劇烈變遷,許多傳統農作物,因為種子無法適應,而面臨消失危機,要如何善用原住民族生態知識,並且保存原生種子,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艱鉅挑戰,而這也是伊富高省的有機農夫們,義無反顧投入開創有機農業新局的目標,堅持用溫和且永續的耕作方式,面對氣候經濟變化的巨大衝擊。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209,72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