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5/12/24
亞洲原民探討氣遷 政府加強災變能力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法律政治、綜合行政、環境生態保育、災害防救  
地點: 其他  

2015年12月初在巴黎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現場,在國家政府領導人如火如荼­地針對協議進行協商的同時,大會設置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與的氣候世代會場區域,也有許多­的討論熱烈進行,其中原住民族展館活動豐富,每一天都針對不同區域的原住民族所面臨的­氣候挑戰進行討論。

12月9日是亞洲日,邀請來自台灣、緬甸、泰國和尼泊爾的原住民代表分享,台灣的代表­是巴宰族的潘紀揚,除了分享台灣近年來因為颱風、乾旱、洪水所造成的影響外,也強調不­管是災後重建或是任何的災難管理機制,部落的參與都是關鍵。

在泰國,政府的森林保育政策,卻將世代和森林相互依存的原住民族當作罪犯,以保育之名­,侵犯原住民族人權,而這樣的情形在台灣也時有所聞。

一望無際的滾滾大水,緬甸在今年夏天,遭遇40年來最大洪災,造成超過百人死亡,近1­00萬人受災,以緬族和克倫族為主的緬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房舍泡在水中,大­水沖毀了房舍,也沖掉了政府的災難管理措施,突顯政府在面對災害時,並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這也造成更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傷害。

就像台灣一樣,許多水庫都蓋在原住民族區域,發電供給都會區用電,部落卻常常無電可用­,在緬甸,原住民族區域的大量水力發電廠所發的電,當地族人卻無法使用。

氣候的變遷也對原住民族傳統的信仰造成影響,弱化文化認同。

今年四月和五月,尼泊爾經歷的兩場大地震,至今已造成近9,000人喪生,超過60萬­間房屋完全被毀,另外有29萬間房屋受損,而受災的人之中,有80%都是原住民族人,­其中更有高達近9千位族人,因為地震而造成身體的殘障。

在地震過後7個多月後,仍然有許多亟需援助的族人,尚未得到任何的支援,救援資源的合­理分配,如何觸及偏遠地區,也是災難應變非常需要改善的重點。

從亞洲不同國家原住民族人的分享中可以發現,許多的挑戰和問題,都有其共通性,而氣候­變遷影響更突顯了政府面對災難的失職或無能,往往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而錯誤的政策,更­會侵害原住民族權利,這是當權者必須正視卻往往被忽略的盲點。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256,10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