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4/12/02
百年軍功牌 見證賽夏族歷史
族群: 賽夏族   
主題: 典藏單位  
記者:林欣誼
地點: 苗栗縣 南庄鄉    

歷經超過半世紀,台博館所珍藏的數10件賽夏文物即將回娘家!包 括清朝劉銘傳頒給族人的軍功牌、象徵部落身分地位的耳飾、傳統器 物籐背簍等每一件文物,都是賽夏歷史與文化的縮影,昨天多位耆老 北上參與文物啟運,心情特別感動。
這是台博館的賽夏文物首返鄉,這批珍藏連同族人在部落間經由田 野調查、募集的當地文物,自12月5日起於苗栗南庄的賽夏族民俗文 物館「maSpalow—台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展出。展品包括織品 、編器、書面文物、貝珠金玉、武器等共47件,年代涵蓋19世紀末至 21世紀初。
還原南庄事件
昨天館方公開亮相三件文物,其中「日阿拐軍功牌」是光緒13年間 (西元1887年),巡撫劉銘傳頒給南獅里興社頭目日阿拐的功牌,獎 勵他協助清政府「開山撫番」有功;日治時代1902年,日阿拐又因南 庄製腦權利紛爭,率賽夏、泰雅、漢人抗日,攻進南庄支廳,史稱「 南庄事件」或「日阿拐」事件。

日阿拐是賽夏族名人,身分來歷也很特別,他自大陸渡台後,被賽夏族人日有來收養。他的曾孫日文來昨天到場,表示家中還收藏有全套的祖先遺物,而紙類文物在賽夏家族中地位崇高,台博館收藏的日阿拐軍功牌為散落在外的唯一一件,相當難得。

「男子蕈狀貝片耳飾」則由賽夏耆老趙正貴藉由老照片指認,這副耳環為他祖父、新竹五峰北賽夏大隘社總頭目趙明正所有,他很感謝館方將之保存良好。耳飾以四根鐵釘連接貝柱與貝片,裝飾華麗,為男子武勇象徵。

3文物回娘家

賽夏族最具特色的生活器物「喇叭口籐背簍」,上半部敞口的「喇叭口」造型、細密無孔的斜紋編法,原是為了方便取物與防止穀物散落,實用且兼具美感。過去的竹藤編工藝主要由男性製作,目前轉為女性傳承。

賽夏族目前唯一編織工藝師章潘三妹見到這個歷史悠久的工藝古物,相當感動。她的父親就是藤編工藝師,後來她從父親和老師身上習得這項技藝,她表示賽夏族文化給人神祕印象,不像泰雅、阿美有活潑歌舞,而以靜態工藝取勝,目前她努力推廣傳承這項工藝,希望免於失傳。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249,44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