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4/06/09
享受大自然給予 捆工菜農舞者詩人 他的人生不設限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舞蹈、戲劇、文學  
記者:江家華
地點: 花蓮縣 全部    

曾經做過捆工、店員和菜農,卻因緣際會回到家鄉創辦了劇團。「我不太會說話,也很容易忘記台詞,但是我喜歡表演,所以我選擇行為藝術作為傳達原住民文化的方式。」阿道.巴辣夫以緩拍說話節奏娓娓道來冉而山劇場表演模式建立的始末。

他細數自己在此之前,曾待在原舞者6年,後來加入差事劇團、阿桑劇團、都蘭山劇團,接著在藝術家王墨林引導下,開始了解行為藝術,為其所震撼,這一切的發展在他看來「都是自然而然的。」

13年細膩琢磨,讓他逐漸發展出冉而山劇場的苦行訓練模式,不花一分一毫錢,只享受大自然的給予。這或多或少與他年少跑遍世界,遠歐洲大陸留下足跡,幹過捆工、計程車司機等多元的歷練有關。

也是這樣精采豐富的人生,讓原舞者將阿道.巴辣夫回歸阿美族文化的歷程製作舞作,1997年推出〈牽INA的手〉;知名電視劇導演瞿友寧更將他幼時在部落經歷過反共肅殺氣氛的故事,改製作成電視劇〈誰在橋上寫字〉。

台大外文系夜間部畢業的阿道.巴辣夫,也熱愛書寫,雖然自謙與文學家沾不上邊,卻有為數不少以母語創作的詩作,也曾加入花蓮縣作家在地寫作計畫,寫成《路.Lalan》一書。

除了是創作者,阿道.巴辣夫也是個社會運動家,過去在1980、90年代,也曾參與街頭運動聲援農民,更替處於弱勢的阿美族原住民 發聲。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098,33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