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台灣立報    2013/12/31
花東要說話:生命來的地方:從起源開始
族群: 太魯閣族   
主題: 環境生態保育、傳統生態智慧  
地點: 花蓮縣 秀林鄉    

 ■東冬侯溫

「渾沌太古之初,天地沒有光,沒有生命,也沒有人。於是三位來自神之國(靈界)的天神,兩男一女,在神聖的半樹半石(註1)開啟了神之國與人間連結的出入口。

有一位男神看見這世界什麼都沒有,覺得無趣,就回去來的地方;而留下來的天神是一對男女。於是神賦予了這世界各種生命,並繁衍了神的子孫,也就是我們人。

當時的人們有各種祝福與能力,直到人出現了貪婪、慾望以及傲慢,導致我們失去了美妙與神奇的力量……」

這是太魯閣族祖先口傳已久的生命起源神話。然而那個至美之地沒有消失,只是我們與祂分離了──只有在肉身死去時,靈魂踏上彩虹(光)橋時,經由祖靈在橋的另一端審視我們是否在人間完成淨化,是否透過生活依循 Gaya(宇宙的法則)回歸到最質樸純粹的生命本質之後,我們才能回到靈的世界。

其中神話中提到,帶來生命的神祖以根源之樹作為祂們來到人間的空間出入口,也同時將靈界的神聖與莊嚴給予了那些存在於自然界中巨大而古老的樹。於是當獵人看見森林裡的大樹都會忍不住,敬畏地說:

「這樹呀,比我的祖輩還古老!看見這樹,我就想起那些在靈界觀視我們的祖先們!」

由此看來,歲月而累積的記憶與情感,將會在人遇見樹的那一刻全部湧現。那是一種無聲的感動與震撼,是一種與大自然交流的形式。

由樹的記憶轉為山林的智慧

在之後的歲月,太魯閣族人對於樹的記憶與情感,也逐漸匯入了巨木在自然生活中的實際價值。

在過去,族人通常不會移動巨大的倒木,因為巨大的倒木可以作為獵人臨時的避難之所,利用樹幹下的凹處或洞穴來抵禦寒冷,而像檜木等如此不易腐爛且堅硬的木頭,還能成為抵擋土石的屏障,若是掉落溪流之處,則有穩定河床的效用。

自始至終,樹對於族人來說,都是生命得以開始並得以延續的根源。然而後人對樹的不當處理,卻違背了族人對於森林的古老智慧。

早在民國 79 年因歐菲莉颱風來襲,造成銅門部落土石流,死傷多人,許多族人因而被迫遷村,許多部落傳統領域也被列為土石流警戒區。部落在面對該次的慘痛事件,對於生存空間的憂慮,以及山林水土保持的疑慮,始終憂心忡忡。

於是當數天前林務局被我的部落(銅門部落,註2)的族人發現欲運載數棵紅檜及扁柏等珍貴原木出部落時,才會引起族人如此大的恐慌。姑且不論林務局是清理風倒木亦或是砍伐生立木,都已經嚴重破壞森林及水土保持。此外此項作業完全沒有知會部落族人,也讓族人感覺傳統領域不被尊重,《原基法》形同虛設。

如此看來,過去林務局以清理為名義「清理倒木」,實則是讓大自然可以自行穩定與守護的機制失衡。這中間存在多少貪婪的利益以及缺少山林智慧的人為因素?

我們部落絕對不會是唯一,這議題也絕不會到現在才發生。

有位一同參與守護行動的80歲baki(太魯閣語,指祖父輩)連續陪伴了我們好幾天,卻不幸在12月29日下午昏迷。就在倒下前,他曾於接受訪問時說道:「這些祖先木頭一定要留在部落,要不然我會很難過……」

對,部落族人的訴求如此乾淨:要將這些巨木留在部落!我們要紀念這次的抗爭,要以這些樹木警惕人們:要記得那些因土石流而死傷的族人,要哀悼因買賣而被破壞的山林!如此純粹卻如此悲傷呀!

這不止是議題,不只是為了權益,更喚醒那個屬於人與自然古老的記憶,從神話開始到祖先記憶,直至守護山林。

(部落族人)

 

註1:太魯閣語:Pusu Qhuni,也就是位於白石山的根源之樹,或稱為牡丹岩。

註2:太魯閣語:Knkreygan。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700,81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