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自由時報    2013/09/12
原民玩藝術 蝦籠變落地燈
族群: 噶瑪蘭族   
主題: 文化創意、當代藝術  
記者:花孟璟
地點: 花蓮縣 豐濱鄉    

來自東海岸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杜瓦克.都要,年輕時跑長途司機、做土木工,喝酒和熬夜搞壞身體,一場大病後返鄉走上藝術創作旅程,他的「巴特虹岸」手作坊,噶瑪蘭語意為「船靠岸的地方」,如同他的人生,作品還把原住民傳統的竹製蝦籠、魚筌,改裝成藝術落地燈,十分有味道。

杜瓦克.都要漢名陳儀鍵,五十一歲,和大多數部落的年輕人一樣,被生活逼得到外鄉、換過很多工作,從建築版模工、土木工程、長途車司機、開計程車、替大公司老闆開車還要負責應酬擋酒。

長期生活不正常,讓曾經練田徑、體壯如牛的他,肝病、痛風全部上身,十年前回來花蓮沈澱,在光復鄉馬太鞍部落隱居一陣子,認識到原鄉藝術工作者的堅持,有了新的想法。

杜瓦克回到豐濱鄉新社部落老家,和表哥潘清水、原住民纖維藝術家陳淑燕等,共組「巴特虹岸」手作坊。杜瓦克說,從此他找到生命的方向,像是小船靠岸了,感到安心,創作靈感則源自噶瑪蘭的傳統生活。

在父親等族長的協助下,噶瑪蘭人靠海、河流生活,大自然隨手可得的烏葉竹、黃藤,是蝦籠、魚筌的製作材料,他巧手改造成落地燈、立燈,溫暖的光從中洩出,告訴他祖先的智慧。

杜瓦克說,這些傳統器具要做成家飾,特別要加強防腐防蟲的功夫,還有台東的民宿慧眼識得好物,請他幫忙打造「有海味」的空間,即日起他也在花蓮文創園區「聲呼吸館」展出至九月二十二日,歡迎大家來參觀。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094,94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