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 迄  族群 主題   
 
中時電子報    2013/09/02
《新故鄉願景》愛是沒有條件的付出 外籍神父丁松青 獻身清泉部落
族群: 泰雅族 、賽夏族   
主題: 外來宗教  
記者:策畫:張瑞昌、林上祚/執筆:林上祚
地點: 新竹縣 五峰鄉    

台灣各地有許多長年默默奉獻的外籍神父,丁松青神父就是其中之 一,他為了深愛的新竹五峰原住民,不斷努力創作、義賣作品,資助 當地族人成立托兒所,推廣英語與美術教育,解決當地互助合作社千 萬元虧空呆帳,將互助社原址改建為桃山青年文化中心,用愛,印證 上帝的存在。
丁松青(Barry Martinson)是美國加州人,和光啟社丁松筠神父 是兄弟檔,18歲高中畢業加入耶穌會,原本最想到南美洲傳教,因為 哥哥寄回來的一張蘭嶼原住民照片,讓他決定跟隨丁松筠的腳步,來 到台灣傳教。
曾經低潮 曾想離開
剛來台灣的時候沒有朋友,丁松青很想回美國,他母親要他至少忍 耐1年,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漸漸地愛上台灣,教會山地服務團派他 到新竹五峰清泉部落服務,一待就待了近40年,「清泉的山水,就像 中國潑墨山水」。
「我很喜歡跟我不一樣的人文化交流,尤其是窮人,我跟蘭嶼當地 人學習出海釣魚,跟泰雅族人一起上山打獵,分享之外,我也希望盡 一己力量,讓這裡有所改變,協助他們能解決問題」。
在清泉的山居歲月,丁松青總有低潮時刻,讓他動念想到其他地方 傳教,但當下總有些突發的問題等待解決,諸如斷水斷電、聯外道路 中斷、垃圾車幾個禮拜不來...久而久之,他對這樣的困頓也甘之如 飴。絕大多數時間,清泉是丁松青創作的泉源,寧靜中他寫下了個人 著作《清泉之歌》、《蘭嶼之歌》等著作。
彩繪玻璃 籌措經費
光啟社是台灣電視節目的搖籃,丁松筠當年為了光啟社到海外募款 ,丁松青雖然不像哥哥這麼入世,但為了五峰鄉的泰雅族人,也是鞠 躬盡瘁。10年前,丁松青創辦聖心托兒所,雖然是新竹縣第一所山地 托兒所,但因為5分之4的學生繳不起學費,丁松青努力創作彩繪玻璃 ,義賣籌措經費,其中還包括南投災區天主堂重建的彩繪玻璃工程。
「我很喜歡創作,但我不喜歡募款。」丁松青自豪地說,托兒所經 費全部是台灣民間人士向他購買創作所得,沒有1塊錢,是向教會或 政府募款。
山地教學 不辭辛勞
早期,山地鄉英文老師難覓,丁松青不辭辛勞從清泉部落開車到高 峰,當地的桃山國小也曾央求他,教導學生繪畫,「我很喜歡畫人的 臉,以前美術老師教我畫臉的祕訣,先畫一個雞蛋再分成一半,眼睛 、鼻子放在這邊,嘴巴放那邊,60年後我還是這樣教小朋友」。
在博幼基金會、世界展望會等NGO的灌溉下,當地的泰雅青少年 能力也逐漸啟蒙,桃山國小合唱團作品《霞喀羅精靈的秘密語》獲得 去年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傳統歌樂專輯獎,去年雙十節還在國慶典禮上 獻唱。
為了讓當地青少年,有一個學習技藝的空間,丁松青看上了當地荒 廢7、8年的「友愛儲蓄互助社」,去年再度義賣個人的彩繪玻璃創作 ,將義賣所得的1,000多萬元款項,用來修繕合作社,並且代為償還 互助社十多年來,積欠社員500多萬元股金債務。
持續付出 不問感謝
丁松青的義舉也獲得新竹縣政府褒揚,縣長邱鏡淳還聘丁為縣政顧 問,不過,就在青年文化中心即將修繕完成之際,鄉公所突然主張, 土地所有權歸政府所有,丁松青很擔心努力化為烏有。
「我不懂法律,也不想與政府為敵,這裡的小朋友都很有歌唱的天 賦,卻連個活動中心都沒有,我希望政府不要忽略青少年的需求,讓 他們有一個文化工作坊可以傳承技藝。」
丁松青把一生獻給了清泉部落,對於愛,他有很深的見解,「愛是 沒有條件的付出」(Love only grows when you give it away and ask nothing for return),「就算得不到別人的感謝,有些事情, 該做的還是要做。」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683,3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