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9.11.02 ~ 2020.01.05
尋找刺桐的家 - 平埔族群在哪裡?
族群: 平埔族群  
主題: 歷史、民族誌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鳳甲美術館、游擊工作站
活動地點:台北市 北投區  大業路166號11F

展期|11/2-2020.1/5
地點|鳳甲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F)
策展人|徐文瑞
參展藝術家|o!sland (Dorothy WONG Ka Chung, Benjamin RYSER)、李寬池、林郁珮、梁廷毓、陳科廷、森人-北投社藝駐計畫

開幕|2019/11/2(六)19:00 @ 鳳甲美術館
⋯⋯⋯⋯⋯⋯⋯⋯⋯⋯⋯⋯⋯⋯⋯⋯⋯⋯⋯
台灣原生種刺桐標記了平埔族人的日常痕跡,族人們不僅經常使用刺桐枝幹作為生活工具的材料,當全樹開出火紅色的花朵時,則宣告了族人要開始耕作的時節。由此可見,平埔族人的生活和刺桐樹息息相關,是族人的精神,也是象徵。

北投一帶曾有十分風光的凱達格蘭族北投社,而今天北投,也不乏可見到幾棵老刺桐,如溫博館和北投國小旁都有老刺桐的身影。在這裏的刺桐樹,象徵著過去到現在都存在著平埔族群的人家。然而,因為過去殖民力量的壓迫,這些文化不僅有消逝的危機,也無可選擇地被族人隱藏身份,所幸八零年代開始,一波平埔文化復振運動熱潮,經由歷史研究、正名運動和文化行動的過程,族人追尋自我身份的認同,逐漸浮現出更清晰的文化樣貌。而後,在台灣民主政治的持續發展下,今天的平埔族人不再避諱談論自己的身份,全台各地更多族人也開始將自身文化的反思,實踐在族人家鄉的文化工作上,尋求家族記憶、家鄉傳統、族語學習等尋根的文化之路。

平埔族群過去的離散到今日的復振,讓在北投的我們,反思凱達格蘭族在北投的歷史痕跡。本計畫自去年底開始,進入北投地方和凱達格蘭族族人接觸,舉辦小型工作坊及演講,試著重新喚起地方關注北投平埔族群的議題。今年除了延續並更深入地方田野,邀請關心此議題的藝術家、地方文化人士和學者參與本計畫,在藝術參與社區的實踐與實驗下,經由活動性如工作坊、座談和展演,及長期性經營的網路平台,一點一滴地連結地方和北投的凱達格蘭族文化,在這些過程的發酵下,期望讓參與者感知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與文化。
⋯⋯⋯⋯⋯⋯⋯⋯⋯⋯⋯⋯⋯⋯⋯⋯⋯⋯⋯

★ 工作坊|北投社三層崎公園寫生

時間:11/03(日)14:00-16:00
地點:北投社三層崎公園(台北市北投區秀山路、中和街口交叉口,入口於秀山路旁)
帶領工藝師:王正雄(台灣)
參與者建議:不限,歡迎親子一起來畫畫!

內容:北投社三層崎公園過去曾跟台灣的陶瓷產業有相當的關係,但也因為產業的開發而影響了環境。開幕寫生特邀請曾在公園原址附近白磁廠工作、擔任手繪師的王正雄老師,帶大家回到公園練習風景寫生,透過繪畫再探歷史記憶。

🌲王正雄🌲
今年76歲的陶瓷手繪師王正雄,進行瓷磚手繪工作時間已逾40年,專事廟宇瓷磚的彩繪工程,現在北投及全省各地許多廟宇都留有其作品。

⋯⋯⋯⋯⋯⋯⋯⋯⋯⋯⋯⋯⋯⋯⋯⋯⋯⋯⋯

★ 工作坊|植物放大鏡陶藝坊:北投平埔篇

時間:11/16(六)14:00-17:00
地點: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112台北市北投區秀山路161號)
帶領藝術家:李寬池(台灣)& 陳科廷(台灣)
集合地點:另行通知
參與者建議:年齡不限

內容:貴子坑水保園區可說是北投社過去的傳統領域,過去統治者為開採當地特有的白瓷土,北投社被迫遷移,1930年代後,造就白瓷土成為台灣日常生活主要的陶瓷原料,這裡也聚集許多窯場、洗石業者、繪師等行業,盛極一時的開發也讓陶瓷成為台灣當年重要的出口產業。然而,因為過度開採,1977年薇拉風災引發當地嚴重土石流,造成多人因災害死亡,從此貴子坑禁令開採白瓷土,因而轉為水土保持園區,用以提醒社會大眾,關於環境與人的平衡。

本工作坊邀請民眾來到貴子坑 - 北投社的頂社,親身體驗這充滿歷史和故事的地點,走一遭親山步道,從地質、地貌、植物等生態的環境體驗,透過現場陶土的揉捏,讓參與者體驗岩礦土的魅力,用雙手捏塑,取材當地植物為拓印素材,專注投入,讓身心與大地合一,讓我們從歷史人文的角度,體驗並重新修復人與土地的關係。

🌲李寬池🌲
自1991年開始進行陶瓷岩礦理論的實踐,長年以柴窯反覆燒製岩礦土實驗,因發現原礦石各具不同遠紅外線的放射能量與軟化水質的功能、孔隙導熱特性,因此創作上也展現出陶土多樣的質感與色彩,應用在不少陶壺作品中。由於岩礦採集非常不易,需在山野溪谷中尋找蟄伏已久的能量岩礦,因此在這樣的尋土過程中,將身心置於大地自然中打滾,體悟出審美的直觀性靈。其作品曾於第五屆陶藝雙年展入選歷史博物館展出,第二和第三屆和成金陶獎獲銅牌獎、銀牌獎。

🌲陳科廷🌲
在鄉野島嶼成長,典型植物人、採集人,熱愛大自然生活、喜歡收集故事、學習傳統工藝,並從生活中創作。在去過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島國從事農業技術援助工作後,決定要返回自己的島嶼,走進部落、村莊收集更多人與自然共生的傳統智慧,調查島嶼芋文化。現回歸家鄉新北坪林成立採集人共作室,整理舊宅及田園,並參與接辦多場藝術駐村、展覽及工作坊,將資源引進社區,期望開創結合農耕、生活及技藝共享的社區永續工作室。

⋯⋯⋯⋯⋯⋯⋯⋯⋯⋯⋯⋯⋯⋯⋯⋯⋯⋯⋯

★ 走踏|北投社百年山徑走繪踏查行

時間:11/09(六) 4:00-14:00(預估時間)
集合時間:4:00am
集合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F 大門口(鳳甲美術館所在大樓)
活動範圍:陽明山七星山系
帶領藝術家:秦政德(台灣)&楊燁(台灣)
參與者建議:12歲以上

內容:讓我們再次相約走踏,思考山與傳統領域之間的動態關係吧!延續去年北投社百年山徑踏查,今年我們將在凌晨四點集合,將在藝術家秦政德帶領下,於天色未明時抵達七星山,一起觀賞傳說日出時七星山影子橫掃台北盆地的絕美奇景。觀賞日出時我們將一起享用早餐,吃著飯糰感受山居生活的心情。接著我們將一探凱達格蘭族祭壇,並講述發現過程的原委。也同時邀請北投地圖達人楊燁帶大家現地繪製一份擁有百年記憶歷史地圖,再現聖山風景。

🌲秦政德🌲
朋友們叫他「阿德」,當年「文化美術系事件」的關鍵人物,也因文大事件創立與同學共同創立「小草藝術學院」工作室,自許為永遠的「小草 N 號志工」,藝術學院長年持續以在台灣歷史文物中發現的圖像為載體製作明信片。除了台灣歷史文件的收藏,在藝術創作的方法學上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地理學田野工法,透過立碑的行動揭示及再現被人忽略及被宏大敘事遺忘的重要台灣歷史片段。

🌲楊燁🌲
時光碎片特別幹員。國內導覽地圖繪製專家,並專注在文獻及史料的收集與整理。2005年起於網路上分享文史方面的研究,2009年世界40多萬BLOG點閱排名第2000位,因此被封為第一位臺灣文史部落客,獲選2008年台北市政府《第五屆大城市小人物》博物達人、2010年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北投達人、2011年《台北市傑出市民》提名、2012年國內首次手繪地圖展《鳥瞰的世界‧楊燁手繪地圖展》。

⋯⋯⋯⋯⋯⋯⋯⋯⋯⋯⋯⋯⋯⋯⋯⋯⋯⋯⋯

★ 走踏 |郁永河採硫路徑:北投社

第一場|11/10(日)13:30-16:30(預估時間)
第二場|11/23(六)13:30-16:30(預估時間)

活動範圍:新北投地區
帶領人:北投說書人(台灣)
集合地點:北投家樂福噴水池前(台北市北投區中和街366號、復興四路交叉口)
參與者建議:12歲以上

內容:1697年,郁永河為了生產火藥,從福州來台採硫,北投當年就是盛產硫磺的「蠻荒之地」,生性愛冒險的郁永河一路從南台灣到甘答門(今日關渡),進入北投社領域,並委託北投社族人引導路線採硫,如同部落客的郁永河,將這段採硫記書寫在「裨海紀遊」中。在去年的計畫中,我們邀請關心北投地方文化人士、藝術工作者等一起閱讀「裨海紀遊」,今年,我們將從遊記中的路徑線索,帶領參加者透過速寫繪畫,跟著郁永河當年的腳步,認識北投社族人引導的採硫風景與路徑。

🌲北投說書人🌲
北投說書人,說出北投的故事。由在地青年,透過多元、有趣的活動與方法實現社區人際交流、文化傳承以及傳達北投居民友善環境的理念。並試圖實現社區人際交流、文化傳承以及傳達北投友善環境的理念。

---------------------------------------------------------------------------

🌟 以上活動皆為免費,並皆有限額,若人數超過,則依候補順序及申請人數遞補並以電子郵件通知。「走踏活動」及「植物放大鏡陶藝坊-北投平埔篇」將為參與者辦理保險,如臨時有事無法參與,請三天前來信告知,以利候補。如遇天候等不可抗拒之因素需取消,請詳見「鳳甲美術館Hong-gah Museum」FB粉絲專頁,如有疑問請洽 kipatauw.art@gmail.com或treetreetreeperson@gmail.com

指導單位 | 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鳳甲美術館、游擊工作站
資助單位|香港藝術發展局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079,42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