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6.11.13
2016年拉勞蘭部落研究分享會
族群: 排灣族   
主題: 學術研究  
主辦單位:臺東縣太麻里鄉拉勞蘭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活動地點:台東縣 太麻里鄉  拉勞蘭部落Galuljigulj頭目家屋旁廣場

時間: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14:00-20:30 
地點:拉勞蘭部落Galuljigulj頭目家屋旁廣場(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2鄰70號)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vkEscteqww6Fj3oo2(預先報名者由大會預備餐點)

本次分享會邀集這10年來,曾在拉勞蘭部落進行研究的研究者,以及影像紀錄者,回到部落,與作為知識共同建構者的族人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並且與其他研究者及紀錄者對話,跨越學院和部落,以及學科之間的隔閡,共同建構拉勞蘭部落研究的知識體系。 

【第一場次:部落文化主體建構】 主持人:高金豪
1. 分享者:戴明雄。2008。《從拉勞蘭部落總體營造探討社區宣教事工》。台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班論文。回應人:鄭漢文。
2. 分享者:吳宜瑾。2007。《部落集體認同的重新形塑:從拉勞蘭傳統青年會所振興歷程詮釋》。國立台灣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回應人:比恕依‧西浪。
3. 分享者:利錦鴻。2011。《當你、我成為「我們」-當代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所(cakal)的認同實踐》。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回應人:李建霖。
4. 分享者:林頌恩。2012。〈從儀式、展演與文化認同看2011年拉勞蘭青年會會長交接儀式〉。《東台灣研究》第18期。回應人:撒可努‧亞榮隆。

【第二場次:環境與經濟產業】 主持人:戴明雄
1. 分享者:高翊寧。2013。《走過獵人的路─自然環境中的女性身體經驗與認同:獵人學校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回應人:杜珊珊。
2.Sarah Anne Westenberger, 2016。《紅黎作為增進排灣族傳統之是語文化認同的作物》。國立東華大學人文與環境科學計畫碩士論文。回應人:江杰穎。
3. 分享者:朱怡樺。2013。《食物、族群與認同:以拉勞蘭部落小米文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回應人:高黎香。
4. 分享者:莊閔翔。2016。《獵人之路──太麻里拉勞蘭部落狩獵行為與活動意涵探討》。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回應人:戴明福。

【第三場次:影像紀錄 】主持人:林精哲。
回應人:黃亦中。
1. 分享者:胡人元《Nasi呼吸》。
2. 分享者:王俊凱《拉勞蘭的日常》。

指導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主辦單位:臺東縣太麻里鄉拉勞蘭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社區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拉勞蘭小米工坊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707,38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