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6.09.03 ~ 2016.10.10
「排灣藝術家孵出的帛琉陶壺」專題演講暨影像展
族群: 排灣族 、南島語族、跨族群  
主題: 傳統技藝/工藝、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聯絡方式:黃先生 / 02-33664995 / cis.ntu@gmail.com
活動地點:台北市 大安區  The Lightened 咖啡廳

排灣藝術家孵出的帛琉陶壺-在地、跨國與南島陶藝復振
 
2016年太平洋藝術節,在關島大學的藝廊裡有三個素樸的陶罐,是帛琉陶藝家的作品。說起這些陶器,有著一段台灣南島文化跨海協助帛琉傳統文化復振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主角便是華恆明先生。
華恆明先生是屏東縣牡丹村排灣族人,族名為Sasunud Mavaliu,是位擅長陶藝、鍛造、木石雕刻等工藝創作的藝術家。他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考上公職,在主流的社會中堪稱順遂,但在偶然機緣下接觸陶藝,從此著迷。後來,在中年轉業不順利的狀況下,「生命苦到一個程度,一切都清晰了。」華恆明說。陶藝療癒了他,生命的另一扇門也悄悄打開。他便一路自己摸索、無師自通,走上了陶藝師之路。
2010年,總統出訪帛琉時,對於同是南島的友邦,送上了排灣族的陶壺與琉璃珠,在傳統製陶工藝已經失傳近百年的帛琉引起了震撼。原民會文化園區管理局隨後與帛琉國家博物館簽訂文化交流協議,推動兩地原住民族之學術、文化與觀光交流。華恆明先生則在2011年獲選為文化交流大使,於該年四到十月間至帛琉開設陶藝培訓工作坊,協助帛琉復振傳統陶藝。
華恆明先生抵達帛琉後,從台灣帶去的陶土很快即告用罄。華恆明想起帛琉製陶技術雖然中斷,但傳統必定深根在土地裡,否則不會留下陶文化的紀錄,因此推測帛琉必定有許多適合製陶的陶土。他率學員走訪帛琉各地,鑑定了十四種性質各異的當地陶土,讓帛琉製陶時能使用自己的陶土而不必外購,而製陶文化能夠再度回到帛琉的土地、文化裡。
在這期間,華恆明先生共培訓了七十餘名帛琉學員,其中十餘名足以擔任陶藝種子教師。學員們結業時,帛琉社區暨文化部及帛琉國家博物館特地自十月起舉辦為期一年之「陶藝成果展」,展示學員們作品的同時,也紀念帛琉陶藝復振的成就。華恆明因協助帛琉復振失傳近百年的製陶技術並振興相關產業,被帛琉學員們敬稱為Sensei Sunud(Sunud老師)。
後續的故事不曾間斷。台灣與帛琉在2012年進一步合作成立了帛琉Ngaremlengui州陶藝培訓中心分部,同樣由華先生指導,培訓三十多名學員,並安排他們赴台參訪及進修。也有帛琉民眾認識到華先生的作品及故事後,心生嚮往,而自費來到台灣跟華先生學陶。2012年華恆明先生學生的陶藝作品,代表帛琉參加了四年一度太平洋地區的文化盛會-太平洋藝術節。四年之後,在2016年關島的太平洋藝術節中,陶器成為帛琉國家藝術的一環。這座由南島製陶文化搭起的橋,不僅聯繫了台灣、帛琉人民的情感,也在太平洋區域裡起了漣漪,一如南島文化的擴散。
台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特邀請華恆明先生於9月23日(五)到台北分享他這段經歷,也規劃了相關影像展覽(展期為9月3日至10月10日),以介紹這難得的陶藝交流所激起的文化復振,以及其中台灣原住民藝術家華恆明先生的努力。
 
◈◈◈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帛琉紀行」專題演講
時間:9月23日(五)18:30-20:30
地點:The Lightened 咖啡廳(台北市溫州街74巷5弄3號)
講者:華恆明先生(屏東縣牡丹村排灣族人,2011年「中華民國-帛琉共和國陶藝交流計畫」陶藝師)
演講報名:https://goo.gl/forms/pf48ZLV0iR8BzaPV2
報名人數:40人(因場次座位有限,報名後若因故無法出席請務必來信通知)
 
「帛琉陶藝復振交流紀實」影像特展(無須報名)
時間:9月3日(六)至10月10日(一),12:00-21:30
地點:The Lightened 咖啡廳(台北市溫州街74巷5弄3號)
 
◈◈◈
 
主辦單位:台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大文學院臺灣太平洋研究中心、世界南島研究粉絲頁
 
聯絡人:黃先生 / 02-33664995 / cis.ntu@gmail.com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714,79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