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14.11.08 ~ 2014.11.09
hupa.hosa.kuba與博物館:mayasvi的文化價值與社會傳承 論壇與工作坊活動
族群: 鄒族   
主題: 部落發展、典藏單位  
主辦單位:逢甲大學 亞太博物館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活動地點:全臺 全部

本次論壇工作坊活動,承接2014年初「重生:鄒族mayasvi特展」宗旨,持續嘗試結合部落傳統知識之經驗,致力觸發過去與當代鄒人對於mayasvi儀式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的再思考。透過論壇的多元發聲、工作坊的實作踏訪,提供關心相關議題者齊聚一堂的機會,重新檢視並思考自身文化傳統、博物館、部落運作、當代社會之間的緊密關係,期許成為未來成立並運作相關館舍(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的共識交換。

本次論壇主旨以博物館之於鄒族文化資產為討論主軸,以博物館功能:蒐藏、展示、管理、教育為討論範疇。透過講者分享對文化傳統的經驗與知識並交流溝通;工作坊活動,延續論壇的概念思考與溝通,邀請與會成員共同進行文化知識與技術的保存、整理實驗,達到促進文化知識經驗的再生產。將思考文化的概念透過討論與對話的方式進入部落,進一步帶來博物館學知識與實踐技術的當代經驗,協助鄒人發展即將成立之「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定位與發展思考與延伸概念,讓未來的館舍營運發展,有機會走向由族人自主的文化資產管理系統。

mayasvi對鄒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急迫的問題是,該如何實踐保存與傳承的工作?當mayasvi成為「國家指定」的文化資產、被「納入」國家文化體系,傳統祭儀的傳統意義與價值,受到各種外力影響,也被迫面臨各種衝擊。「輔助建置民俗主題館計畫」嘗試以導入博物館技術知識,透過輔助在地社群透過(類)博物館組織運作的實踐,串連文化內部力量、與外界溝通對話,以作為保存傳統文化的基地與能動力,此亦是本次論壇與工作坊嘗試喚出的內部概念與活動訴求。此次論壇工作坊採複合形式,論壇討論將改以回歸部落、在地舉辦的方式,以聚合在地知識力量與文化社群意見作為新舉措,工作坊的技術實踐則是論壇多元發聲的呼應實驗室。透過開放且彈性的溝通對話模式、部落資源交流、實地採集與操作的工作坊內容,提供傳統知識群體的技術焦點分享與討論,以期能開啟重新探索鄒文化記憶的通道,傳遞並分享博物館技術的實踐力量。

活動時間

2014年11月8日、9日。(週六、日)

 

活動地點

原阿里山鄉圖書館視聽室 (原鄉辦公室旁)
605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一鄰20號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國道3號下中埔交流道→台18線(阿里山公路)→石棹→169縣道→樂野→達邦。

公共運輸
嘉義縣公車處 嘉義站:嘉義市火車站前 達邦站:舊阿里山鄉公所前
7314 嘉義 – 達邦 假日 11:10嘉義發車 14:10 達邦發車
平日 06:30嘉義發車 08:30達邦發車
每日 17:10嘉義發車 19:10達邦發車

 

與會對象
提供鄒傳統文化保存與傳承有志者,以鄒族部落成員為主要範圍,可視報名狀況開放對原住民文化保存有興趣者參加。
預計15~20位成員為上限。提供與會成員住宿或提供住宿相關資訊。
礙於經費考量,不提供住宿或交通輔助。
活動期間提供午餐(葷素皆有)。

活動聯繫窗口
逢甲大學 亞太博物館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專任研究助理 陳小姐 04-24517250#5791
liyuchen@fcuoa.fcu.edu.tw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6,641,83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