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活動
起   - 迄  族群 主題   
 
2021.10.01 ~ 2022.01.09
印尼蠟染特展
族群: 跨族群  
主題: 文史資產、藝文活動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活動地點:嘉義縣 太保市  故宮大道888號

蠟染是印度尼西亞傳統織品染製方法,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印尼人迄今仍於出生、婚嫁、喪禮等重要儀式中持續穿著。

印尼語的蠟染為峇迪(Batik),有繪畫、描寫之意,以銅壺筆(canting)作為染製工具為印尼獨有的工藝傳統。印尼蠟染發展於17世紀爪哇島中部,此時建立王室禁紋的傳統,透過紋飾規範不同階級的穿著;後期在印尼貿易發達的區域如爪哇北岸,各地商旅匯聚,使蠟染紋飾朝多元融合的方向發展。

本次以院藏蠟染精品,規劃三個單元:「繪染世界─認識蠟染」、「宮廷古典─中爪哇蠟染」、「多元紛呈─北岸蠟染」,期待透過蠟染技法與紋飾發展的介紹,一窺印尼多采多姿的歷史與文化。


繪染世界—認識蠟染

峇迪(Batik)在印尼與菲律賓語具紋身意涵,由於蠟染紋飾與紋身圖案功能相似,具避禍保身之效,隨著時代變遷,蠟染取代紋身習俗,起源可能與紋身相關。蠟染是以蠟作為防染的染織技法。亞洲其他地區亦使用蠟染,但印尼以銅壺筆作為繪製工具,獨樹一格,創作出宛如繪畫般的細緻紋樣,十九世紀起為大量生產,改以銅模蓋印,也促進蠟染工業的發展。

宮廷古典—中爪哇蠟染

印尼蠟染發展以爪哇最盛,以靛藍、褐為主要用色,起源於十七世紀中爪哇馬塔蘭宮廷。中爪哇古典文化歷史悠久,雖曾吸收佛教、印度教文化元素,但當地以伊斯蘭信仰為主流,故紋飾多以植物、幾何圖案為主,並明確規範巴冷紋(Parang)、嘉應紋(Kawung)、蘇門紋(Semen)等紋飾為皇室的專屬紋樣。時至今日,皇室禁紋成為當代的蠟染流行紋樣。

多元紛呈—北岸蠟染

爪哇北岸自古即是貿易重鎮,來自印度的珍稀織品多在此交易。故此處早期蠟染多模仿印度繪染布設計,兼採中爪哇圖案佈局。由於此地匯聚印度人、阿拉伯人、華人、歐洲人等族群,為滿足不同喜好,紋飾設計多元發展,如深受華人喜愛的吉祥紋樣,或是印歐社群流行的寫實風格花束紋,各自引領製作風潮。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6,739,27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