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
族群概述
族群歷史
社會組織
生命禮俗
祭典儀式
物質文化
回上頁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史
 
太魯閣族抗日戰役不同於霧社事件,霧社事件是抗暴。而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是為了保護土地、生存、財產,抵抗入侵者日本軍警。自 1895 年日本據台後的第二年( 1896 年),因不尊重族習俗或侵佔土地,一連發生數次衝突,如 1896 年 12 月下旬的新城事件, 1897 年 1 月 10 日三棧事件, 1897 年 2 月 6 日加灣事件, 1906 年 7 月 31 日威力事件。日本據台近二十年,太魯閣族仍未屈服予日本的統治,頑強抵抗入侵者,因此於 1914 年 5 月 7 日日本動員軍警二萬多人,兵分三路,夾擊太魯閣族部落。東部分二路警察部隊:一路由 Taijig 沿立霧溪,進入中央山脈。另一路 Tmunan 沿木瓜溪,攀登而上進入中央山脈。西部一路,由總督佐久間親自率領正規軍隊,在合歡山集合,自奇萊而下。三路部隊,在 Bhuraw 山包圍,夾擊太魯閣族男丁約 2500 至 3000 人。太魯閣在山區、河邊、河床,仍頑強抵抗,將近三個月之久尋。不敵日軍警精良武器,及優勢兵力,因死傷慘重,於三個月後在八月中棄械。而後太魯閣族 人,以立石頭為被降服的記號。太魯閣族的祖先,留下可歌可泣輝煌歷史新頁。
值得一提的是,【太魯閣國家公園】,這個名稱,對許多人(國內外人士)來說,只是一個著名的觀光勝地,人間淨土,風景美麗,空氣清新,人人稱讚遊山玩水的好地方,卻忽略了,它有 相當豐富的人文歷史深度,那就是太魯閣族的祖先,在百餘年前( 1914 年),為捍衛祖先留下來的土地,為了生存,不惜犧牲性命。開始了二十世紀。台灣原住民族對抗大國日本兩萬餘人及精良武器的正規軍隊和警察部隊。因此,若要 談起後山歷史或太魯閣國家公園歷史背景,就必須提起太魯閣族的祖先,為保護這塊土地流下鮮血和淚,壯志成仁的悲壯歷史。又由於我們過去在有意無意的疏忽。致使許多祖先英靈孤寂山林。也讓太魯閣族及【太魯閣國家公園】失去了歷史內涵與深度。
族人耆老田信德(今年 82 歲 , 於 2004 年 6 月 1 日受訪),根據另一位耆老 Saydang Wasaw (於 1998 年 1 月 6 日受訪時,近百歲)的口述:不知何時太魯閣族的祖先,搭乘漂流木(指船)來到台灣南部上岸,因被早期平地人追殺逃至深山,首先到達位於埔里南方的「愛蘭 Ay-Ran 」。再從那裡繼續逃命至深山 Truwan。其路線為 Ay-ran → Suwil → Smlaan Lukus → Pugan Rudux → Mujiyan → Bhbuh → Dgiyaq Towngan → Sbhu → Habun → Bungu Gsilung → Meebung → Gayns Beenux → Yayung Sabun → Pna Wan → Pludux → Twanan →Truku → Truwan 在此定居(就是現在的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平生部落)。
Truku Truman有五個平台( Truku )就是 Sadu 、 Bushi 、 Truwan 、 Brayaw 、 Bushi Daya 等五個部落這也就是太魯閣族的根。由於人口增加,導致獵場的不足,及耕作地不足。因此,為了要尋找獵場及耕作地。大約在三、四百多年前,太魯閣族的祖先, 越過中央山脈,經過奇萊山北峰散居在立霧溪谷地帶,木瓜溪谷地區,及道賽溪谷地帶,居住地區含蓋中央山脈,就是現在的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
日本學者楢崎太郎所著附太魯閣蕃沿革誌中,於 1917 年統計有 96個太魯閣族居住的社或部落,但到了 1930 年霧社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以好管理為由自 1931 年起 1937 年止將所有居住在中央山脈的族人,強制遷徙至目前的部落大至北起和平溪南至太平溪。即目前的行政區域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立山村。為消弱族人的力量,防範霧社事件再發生,採不同部落強制混居方式遷居。
 
 
參考資料: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7,056,4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