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
族群概述
族群歷史
社會組織
生命禮俗
祭典儀式
物質文化
回上頁

地理位置

    分佈在新竹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和泰雅族毗鄰而居,傳說賽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帶,其後又繼續南移。

    賽夏以鵝公髻山和橫平背山的脊線,分為南北兩群。北賽夏分佈在新竹縣五峰鄉大隘社的十巴兒(Shipaii)、夏埔(Shigao)、碑萊(Pilai)。南賽夏分佈在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瓦羅(Walu)、卡拉灣(Kalawan)、蓬萊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鄉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馬陵(Malin)、坑頭(Invawan)、獅潭鄉百壽村。著名的矮靈祭場向天湖即是隸屬於東河村。

    族人分佈以苗栗縣南庄鄉最多,主要在東河、蓬萊、南江三村。其次為新竹縣五峰鄉,新竹縣竹東鎮亦有賽夏族人。賽夏深受泰雅族影響,也有紋面習俗,是父系社會,以矮靈祭聞名。總人口約有5千7百人(98年7月數據)。

文化特質
(一)黥面與紋身:黥面男女皆有,紋身則是獵頭勇士的專利,通常刺青於胸前。

(二) 代表氏族的臀鈴與肩旗:臀鈴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在矮靈祭期間,每一氏族派一員背著臀鈴繞祭場舞蹈,聲音幽遠泣訴,闡述了矮靈祭複雜的心緒。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肩旗也是各氏族的代表。南、北群的造型不同,通常由族裡的男子負責扛旗,獨立繞行於祭場。肩旗上面寫有家族的姓氏。


圖片版權為「臺灣之美:意念影像圖庫系列」)

(三)音詞反覆的祭歌: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以第一首第一節為例,共有五句,唱法卻是^1^^2^1^2, ^2^3^3,^3^4^4,^4^5^5。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

參考資料:
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賽夏族_文化特質

《擁有神祕祭儀的民族:賽夏族》,趙一先著,臺北市: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2007。

《北賽夏族末代總頭目之子毆拜‧他羅(Oebay a Taro')老照片故事集》,趙正費編,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2006。

《台灣的原住民:賽夏族》,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著,台北:臺原:2001。

《台灣原住民百年影像民族史:賽夏族》,謝世忠計畫主持,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999。

《賽夏族的物質文化:傳統與變遷》,胡家瑜計畫主持;熊鵬翥協同研究;邱馨慧、王永馨、廖文淵兼任助理,臺北市:中國民族會,1996。

《賽夏史話:矮靈祭》,陳運棟、張瑞恭著,桃園市:華夏書坊,2000。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5,698,97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