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總論
族群概述
族群歷史
社會組織
生命禮俗
祭典儀式
物質文化
回上頁

      台灣原住民的來源,大致可以分成三種說法:一是北來說;二是西來說,認為他們來自中國大陸;三是南來說,認為他們來自南太平洋島嶼。臺灣的史前遺跡久遠且複雜,分布於全島,目前發掘出來的器物包括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青銅器、鐵器及人骨遺留等等,歷經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到金石並用時代。考古學家認為,這些器物不但有台灣獨有的,也有類似於四周文化系統的,因此台灣史前文化應該不只有單一來源,而是從多處移居而來。

      這些早期台灣的住民所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言,與東南亞、南太平洋島嶼使用的語系相同,因此被歸類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南島語族分布甚廣,東起南美洲西岸的復活節島、西至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南到紐西蘭,而台灣是最北的島嶼。

      臺灣南島民族在過去的歷史中大都沒有文字紀錄,直到三百多年前,尤其在荷領時代,對台灣部分平埔族才有較詳細可靠的紀錄。因此在那之前的歷史,都可算是史前史。對於南島民族的研究,到後來公認以語言學的研究方式探討其起源與遷徙,最為適當。

      在語言學分類上,泰雅語群分成泰雅語和賽德克語兩支,泰雅語本身又可分成賽考利克和澤敖利兩分支。從地理分布來看,賽考利克芳延的區域最廣,包括台北、宜蘭、桃園、新竹、台中、南投;賽德克方言主要都在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族於2008年正名為第十四族原住民),其中太魯閣方言遍布於花蓮縣。泰雅語群最分歧的區域及中在南投縣仁愛鄉,這跟本族起源的傳說正好相符合。布農族主要分布在南部中央山脈一帶,分成五種方言,其中最南的Isbukun方言和其他四種差別最大,因此可以推測南部方言最早從古布農語分化出來。鄒分成北鄒和南鄒,從語言學上看,雖然兩者關係還算密切,語言卻相去甚遠,是否真正屬於同一語族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南鄒的沙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於2014年正名為第十五族與第十六族原住民)。魯凱族地理分布包括屏東縣霧台鄉、高雄縣茂林鄉、台東縣卑南鄉,地理上並不連續;研究顯示他們擴散之前,應該居住在高雄縣境內茂林鄉比現在更深的山區,遷徙方向主要由北向南。排灣分布在屏東縣,主要分支原來都在西北端;他們的口傳歷史也說他們來自大武山。阿美族今日人數最多,地理分布也最狹長,在花東縱谷北到南都有阿美聚落;他們原來應該來自北方,後來才擴散到南部。

中心館藏: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王嵩山,臺北:聯經,2001

《台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阮昌銳,臺北:省立博物館,1994

《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李壬癸,台北:常民,1997

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討會論文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原住民歷史文化蔡中涵編著臺北市 : 教育廣播電台1996

 
 
地址:106台北巿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
電話:(02)3366-3776   FAX:(02)3366-3770    
EMAIL:ntutiprc@ntu.edu.tw
網站點閱次數:66,751,469 次